首頁 > 智能 > 正文

    機器換人推動就業結構性變化,工程師成熱門崗位

    2019-01-22 10:33:01來源:工人日報  

    “機器換人”推動就業結構性變化,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技術人才短缺現象將加劇——

    “機器換人”,離不開人!

    專家分析,具備編程、安裝、操作、維護等應用設備技術的工程師,是未來智能制造業的熱門崗位

    偌大的車間里,狹長的生產線上,沒有肩并肩站立的工人,取而代之的是高大的機械手臂,“他們”整齊劃一,高速運轉,在流水線上忙碌著,不出一絲差錯——這樣的場景在許多工廠已經成為現實。

    2012年底,在浙江、江蘇等省,機器人代替工人悄然上崗。之后,伴隨各地支持性政策的出臺,大量制造業企業開始對設備進行智能化、自動化升級,“機器換人”浪潮漸起。這種趨勢也在就業群體中產生擔憂:“機器換人”時代來了,會造成就業危機嗎?

    1月19日,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發布了《中國職工狀況研究報告(2018)》(以下簡稱《研究報告》),對北京制造企業進行了深入調研。調研發現:人工智能技術深入推進,將增加“機器換人”對就業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具有一定專業技術的白領人員也受到了沖擊。但與此同時,“機器換人”正在推動就業的結構性變化,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技術人才短缺現象將進一步加劇。

    企業緣何青睞“機器人”

    “機器換人”究竟對勞動就業產生何種影響?哪些崗位容易受到“機器換人”沖擊?“機器換人”是否有助于改善就業質量?帶著這些問題,《研究報告》課題組對北京6家企業進行了典型調研。

    課題組選擇的企業涵蓋印刷、醫療器械、汽車、啤酒、家具、石化產品等6類制造業企業;企業性質包括國有、民營、合資以及外資等企業,其中既有世界500強企業,也有國內行業領先企業或發展迅速的行業新秀。

    調研發現,大部分企業在進行智能化改造、自動化升級過程中,被替代員工數量多為100人到200人。其中,國有企業考慮承擔社會責任的因素,大多采取自然減員、內退、轉崗、待崗等方式,解決被替代員工的就業問題,而民營、合資和外資企業則選擇協商解除勞動合同。

    《研究報告》顯示,企業選擇“機器換人”有三大原因:招工難;降低勞動強度,改善勞動條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市場競爭力。

    以印刷企業為例,屬于勞動密集型,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許多職工每天工作時長超過10個小時,工資則屬于日結制。因此,90后年輕人很少愿意進入這個行業,企業長期面臨招工難、招工成本持續上升的壓力。為此,企業最終選擇購置數字化、自動化設備替代人工。

    “現在工廠工作條件已經大為改善,幾乎沒有重體力工作了。”對于從事啤酒生產和石化產品制造的企業來說,“機器換人”的主要原因是降低職工勞動強度和職業傷害。如啤酒生產制造企業采用高度自動化設備,降低了洗瓶、灌裝、碼箱等工作的勞動強度,并通過驗酒機降低了驗酒師患眼疾的風險。

    “機器換人”加劇“就業極化”

    “‘機器換人’不是簡單把人換下,而是換上了更高技術水平的員工。”課題組認為。

    課題組成員、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動關系系副教授張艷華注意到,“機器換人”主要沖擊的是程序性工作,對中間技能人員的替代最為嚴重,而對高技能人員及非程序性的低技能人員的需求則有所增加。“實際上,這種‘就業極化現象’在很多國家的勞動力市場已經出現。”

    “容易被技術進步所替代的崗位有兩個特點:一是低知識、低技能要求;二是高度程序化、高度重復和高度標準化。”《研究報告》顯示,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技術對勞動力就業產生沖擊的主要崗位,既有一線操作工,也有專業技術崗位。

    6家被調研企業雖然從事行業不同,但幾乎都表達了相同的強烈愿望:高技能人才需求大,但招不到人。

    相關報道也顯示,許多自動化制造企業引進了工業機器人設備,卻因招不到工業機器人工程師來操作、編程及保養維修,只得讓機器人空放在廠房里。有專家分析,具備編程、安裝、操作、維護等一系列應用設備技術的應用工程師,是未來智能制造行業的熱門崗位。

    這一趨勢在2018年夏季達沃斯論壇發布的《2018未來就業》報告中得到證實。該報告顯示,自動化技術和智能科技的發展將取代7500萬份工作。但隨著公司重新規劃機器與人類的分工,另有1.33億份新工作將應運而生。

    “從微觀調研看,目前‘機器換人’并未造成大規模職工失業,但技術性失業,職工素質與崗位需求不匹配問題將日益凸顯。”張艷華表示,新一輪的技術革新對勞動力市場產生了顯著的結構性影響,一方面企業中普通勞動力不斷被智能化、數字化、自動化的設備與機器人所替代,另一方面高級創新性技能人才青黃不接。

    如何消除“機器換人”恐慌癥

    “高技能勞動者稀缺已成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最大難題之一。”課題組認為,今后“機器換人”的規模必將快速增大,但智能化的技術創造新部門、新行業、新職業存在一定滯后性,而適應新技術的高素質職工培養需要較長時間。

    “‘機器換人’對職工就業的沖擊需要政府部門、教育培訓部門盡快采取應對措施。”對此,《研究報告》提出了四點建議: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促進勞動力就業;吸引民營企業進入職業技術培訓市場,提高職業技能培訓效果;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強化失業保險的兜底職責,降低技術性失業對勞動者的沖擊;建立和完善校企融合機制,提高勞動力素質。

    課題組認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可以從三方面完善服務職能。包括完善人工智能、數字化、機器人等技術相關就業崗位的市場供求信息發布;完善職業指導與咨詢服務,幫助被機器替代的職工順利實現再就業,并為擁有較高智能技術職工進行職業發展規劃;通過對制造業人工智能領域的崗位技術需求進行調研,為急需技能進行培訓。

    “要應對技術升級對就業的沖擊,提升勞動力素質是根本之策。”《研究報告》指出,提高勞動力素質需要企業與職業院校、機構的有效聯合。建議吸引民營企業進入職業技術培訓市場,并建立起企業與職業院校的溝通合作機制,在專業與課程設置、師資互派學習培養、職業院校學生赴企業實習實訓等方面拓寬合作空間。“強化企業在高技能人才培養中的‘存在感’。”本報記者 鄭莉

    標簽:

    相關閱讀

    相關詞

    推薦閱讀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国产精品亚洲色图| 五月天婷亚洲天综合网精品偷|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 337p欧洲亚洲大胆艺术| 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第一页www| 91亚洲导航深夜福利| 亚洲日本香蕉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嘿嘿嘿| 国产色在线|亚洲|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观看网|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蜜芽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99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少妇|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AV无码AV日韩AV网站| 亚洲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lv| 亚洲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 亚洲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猛| 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婷婷第一狠人综合精品|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