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正文

    雜志《家用電腦與游戲》迎來終點,青春終將逝去,無需祭奠

    2019-03-27 17:25:43來源:青花會游戲百科  

    《家用電腦與游戲》2013年11月—12月合刊(總第231期)制作完成,交付印刷。這本創刊于1994年的游戲雜志,走完二十年的路程,迎來終點。記錄下那些已被歲月漸漸遺忘的名字,或許是對它的最好紀念。青春終將逝去,無需祭奠。

    單一欄目無法容納越來越豐富的內容,1990年代初,孫百英萌生了創辦一本游戲雜志的想法

    1985年,29歲的孫百英成為《家用電器》雜志社的一名編輯。因自覺幼時玩得太少,他對玩具,特別是益智玩具興趣濃厚,于是將電吉他、電子琴、傻瓜相機、電動玩具、趣味電子制作等內容匯集一處,開辦并主持“娛樂器具”欄目。

    不久,基于美國AY-3-8500芯片的固定四種球類電視游戲機(《Pong》及其變種)、四位插卡電視游戲機(雅達利2600),成為該欄目的“座上賓”?!都矣秒娖鳌酚纱顺蔀閲鴥茸钤缃榻B電子游戲的期刊。

    1988年,“小天才”和“智力寶”等八位兼容機自東南沿海進入內地,正在福州采訪的孫百英看見孩子們對游戲機的熱情后,意識到電子游戲在中國的前景不可估量。自1988年第四期起,他開始在《家用電器》雜志上連載《任天堂電視游戲機及其衍生產品》、《小天才游戲機的功能和使用》等文章。

    次年,孫百英與寧波天馬電子(“天馬”八位兼容機生產商)、福州煙山軟件(“煙山版”《坦克大戰》開發商)兩家公司合作,分別開辦“電視游戲樂園”、“攻關秘訣”兩個游戲欄目,內容涵蓋游戲的軟硬件介紹、新聞、攻略、秘技,成為國內媒體正式傳播游戲文化的開端。

    “電視游戲樂園”、“攻關秘訣”開辟后,讀者來信紛至沓來,稿件堆積如山。單一欄目已無法容納越來越豐富的內容,孫百英萌生了創辦一本專業游戲雜志的想法。

    1993年3月,科學普及出版社與北京裕興機械電子研究所達成協議,申請共同創辦一本科普雜志,暫定刊名為《家用電腦與游戲機》。同年10月,國家科委批準創辦《家用電腦與游戲機》雜志。年底,孫百英離開《家用電器》,開始創刊籌備工作。

    歷經兩次申報,1994年6月,《家用電腦與游戲機》在西絳胡同一處半地下室里正式創刊

    那個年代,創辦一本游戲雜志,需要充分的理由和足夠的勇氣。歷經兩次申報,耗時一年有余,《家用電腦與游戲機》(以下簡稱“《家游》”)終于取得正式刊號。此時,另一本游戲雜志《電子游戲軟件》的前身《GAME集中營》已試刊兩期,并于1994年5月在北京黃寺的一座舊筒子樓里正式創刊。

    一個月后,1994年6月,《家游》在舊鼓樓大街西絳胡同13號西門的半地下室里,呱呱墜地。創刊號正文48頁,定價2.8元,發行2.5萬冊。封面是一個振臂歡呼的孩子,一臺黑色的國產十六位兼容游戲機。

    “玩性使然。”孫百英在后來的回憶中寫道。那一年,他38歲,創辦《家游》并擔任第一任常務副主編。

    《家游》的刊標——英文字母構成的貓頭鷹造型——由編輯部集體創作,象征智慧之鳥。粗實的“V”代表“電子游戲”(Video Games)、“勝利”(Victory),又如一本打開的書,宣示以雜志傳播電腦知識和游戲文化的宗旨。兩只圓溜溜的眼睛——左眼為“C”,代表“電腦”(Computer);右眼為“G”,代表“游戲”(Game)——將“V”裁剪出“M”的形狀,意指“多媒體”(Multimedia)、“雜志”(Magazine)。

    創刊號最后一頁,在題為《迎接信息社會的曙光》的發刊詞中,孫百英寫道:

    “近年來,輿論界對電子游戲普遍持批評態度,但電子游戲市場卻如野火春風,發展異常迅猛。面對這個巨大的矛盾,我們最好借鑒歷史:電影在剛剛誕生時,一度被蔑稱為‘魔鬼’;二十多年前,美國部分學生家長曾署名要求政府取締電視,因為他們認為,電視使學生偏離了傳統的教育軌道。時至今日,電影與電視的功過已無需評論,而歷史對今天卻有所啟示:科技的進步不斷提供新的教育手段和藝術形式,社會的責任是運用這些成果發展教育和文化以造福人民,而無論出于何種動機,都不應盲目消極地抵制。”

    這段二十年前的評論,時至今日,仍有啟示意義。

    沒有抓圖工具,每次做游戲攻略,劉管樂與孫百英、宋志勇一起,用照相機對著屏幕拍攝

    現實中的孫百英是一個隨和而傳統的文人,“魅力值較高,統治度不夠”,崇尚寓教于樂,堅信真誠與快樂是人生的真正價值。從一開始,他就將這種人文精神灌注入了這本雜志的血脈之中。

    《家游》創刊號的版權頁上,“插圖、攝影”寫有兩人:劉管樂、宋志勇。

    劉管樂當年23歲,是雜志社最早的文字編輯,主持電視游戲欄目,撰寫攻略。他是一位狂熱的電視游戲玩家,酷愛格斗游戲、角色扮演游戲,具有執著、熱情、單純、偏激、身體單薄等“職業玩家”的典型特征。

    創刊初期,編輯部條件艱苦,沒有抓圖工具,每次做游戲攻略,劉管樂與孫百英、宋志勇一起,用照相機對著電視屏幕拍攝,邊玩邊拍,然后在衛生間改造的暗室里沖洗底片,經常忙碌到半夜。那時,雜志上刊登的游戲攻略,每一張圖片都是這么拍出來的。

    劉管樂的漫畫創作也有相當功底,作品在動漫雜志上時有發表。1999年《家游》創刊五周年紀念刊,一組十幅漫畫,以雜志吉祥物貓頭鷹為主角,神態各異,惟妙惟肖,即出自管樂之手。

    宋志勇是《家游》創刊初期的另一位元老人物,當時的他已是不惑之年,被同事親切地稱為“老宋”。

    老宋原先是北京西城運輸公司電工,自幼喜愛繪畫,雖然沒有從事美術工作的機會,但始終癡情不改,畫筆不停。雜志創刊后,他擔任專職美術編輯,電腦屏幕內外交互的獨特封面風格,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老宋興趣廣泛,音樂、攝影、游戲、電影、旅游,凡“可玩之物”無不涉足;且樂于交友,學生、工人、教師,“三人行必有吾友”。每逢集體出游、節日聚會,老宋必到,并兼攝影、攝像。在早期的編輯隊伍中,他年紀最大,但活力不減,樂觀向上,屬于心理年齡較小的一群。

    “說到難忘,其實最難忘的就是得知朋友和同事要離開編輯部時心里空落落的那種心情”

    《家游》最初為雙月刊,1994年8月第二期,封面打出“電子游戲是通往電腦世界的捷徑”的口號,后廣為流傳。1995年1月,《家游》改為月刊。這一年,又有多位編輯加入。

    王越鵬,筆名“阿魔”,28歲加盟《家游》,主持“電腦玩家”、“PC Game風景線”等欄目,為電腦游戲欄目的建設、作者隊伍的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

    阿魔是一位發燒級的電腦游戲玩家,賽車游戲和冒險游戲的高手。他加入編輯部后的第二年,梁華棟前來應聘。阿魔取出自己精心保存的《銀河飛將IV》原版海報送給他,令梁華棟興奮不已:“我覺得能與這樣一位充滿熱情與狂想的電腦玩家共事,實在是人生一大幸事。”

    阿魔在雜志社度過的第一個新年,令他終生難忘。那天,很多人喝醉了,為了游戲,為了友誼,為了雜志的順利起步。那也是他生平第一次喝得酩酊大醉,醒來后發現,一位女孩在他身邊守護了一夜。她是《家游》的另一位美術編輯,后與阿魔結為連理。

    與阿魔一同加入的還有美術編輯單非,筆名“Dan”,取自他鐘愛的《街霸》系列中的“丹”。除負責雜志排版外,熱愛動漫的Dan還主持“鏡花園”欄目。那時,經常有玩友登門“挑戰”,Dan總是被冠以“編輯部排名第六”的名號迎戰,其實他早已是編輯部格斗游戲的第一高手。

    Dan性格善良隨和,反應機敏,常有令人捧腹之妙語。“說到難忘,其實最難忘的就是得知朋友和同事要離開編輯部時心里空落落的那種心情。雖說人生無不散的筵席,但每一次告別,鼻子都酸酸的,真想對他們大喊:‘求你們,別走,別再讓我……別再讓我結賬了!’”《家游》百期特刊,他寫道。

    1995年入職的另一位文字編輯杜濱,筆名“Benny”,負責整理、回復讀者來信,并包攬了英文資料的編譯工作。加入編輯部前,他是一家國企的技術干部,為人和善,鐘情于解謎類游戲。工作時,他可以一天不說話,但如果你見過他徹夜不眠攻關《神秘島》的情形,一定會相信“外靜內動”是解謎高手的標準性格。

    AWEI自認最大的毛病是“懶”,但在閱讀堆積如山的讀者來信時,卻從無任何怨言

    1996年,《家游》正文增至64頁,月發行量突破10萬冊,并開通電子郵箱,接入互聯網,利用互聯網進行資料采集與編讀交流,大大縮短了與國外資訊以及國內玩家之間的距離。

    這一年,三位文字編輯先后加入。劉威,筆名“小馬”、“AWEI”。“AWEI”是學生時代的好友對劉威的昵稱,“小馬”則取自古龍小說《憤怒的小馬》。早期的《家游》讀者或許更熟悉他在讀編欄目“杏花村”里扮演的那位熱情忙碌的“小馬”,而鮮有人知,喜歡在卷首玩深沉的“AWEI”也是同一人。

    AWEI自大學時代開始玩紅白機和電腦,加入編輯部前,一直是“業余”游戲玩家。初為編輯的那段日子,他每天玩超任、世嘉十余小時,惡補游戲經驗。為了更好地“參悟游戲的玄機”,他還翻閱大量書籍,試圖從中尋找“古人今人國人洋人對游戲概念的闡釋”。

    耳濡目染,身體力行,AWEI最終成功升級為“職業”游戲玩家,所付出的代價是:曾獲全國銀獎的硬筆書法日漸生疏,在校隊練健美操的體型逐漸走樣,所幸圍棋的愛好沒丟,不時在網上過一把棋癮。

    早期,AWEI主要負責雜志的電視游戲內容,以及“杏花村”、“難癥會診”、“玩家沙龍”等欄目。他自認最大的毛病是“懶”,但在閱讀堆積如山的讀者來信時,卻從無任何怨言。在他的建議下,編輯部設立“讀者問卷調查”、“責編卷首值班”,加強與讀者之間的交流。

    AWEI入職后兩個月,梁華棟加盟編輯部,主持“PC工具箱”、“網絡港口”、“業界星空”、“上市烽火”等欄目,取筆名“PC兔子”(PC Tools),被同事和讀者親切地稱為“兔子”。

    兔子連續三天徹夜苦戰《家園》,以不損失任何主力艦、俘獲所有敵方主力艦的戰績通關

    兔子是一位骨灰級電腦游戲玩家,1986年即接觸電腦并為之癡迷。他對待游戲軟硬件的態度,以“狂熱”二字形容毫不為過,談及相關話題,便會如數家珍滔滔不絕。

    兔子對《創世紀》、《魔法門》等經典電腦游戲頗為推崇,且酷愛模擬游戲,尤其是《銀河飛將》、《星球大戰》、《五星上將》等系列。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是連續三天徹夜苦戰《家園》,以不損失任何一艘主力艦、俘獲所有敵方主力艦的戰績通關后,匿名發表于雜志增刊《游戲勝經II》上的那篇完全攻略。

    他還是編輯部的第一個“網蟲”,1996年起負責網絡建設,促成了雜志社的局域網、互聯網接入,以及網站論壇的建成。1996年年底,暴雪開通戰網(Battle.net)后,他把自己的筆名改為“游騎兵”。

    兔子聰明善辯,思維敏捷,心高氣傲,生平誰都不服,但還是有一位心中的偶像——王杰,他的“王杰@一場游戲一場夢”個人網站,曾經吸引過不少“杰迷”。

    1995年加入的另一位編輯劉捷足,筆名“樂水”,取自他在大學時代模仿古代文人為自己住的那間八人宿舍起的名字——“樂水齋”。“樂水”二字,出自《論語》的“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樂水負責“階梯教室”、“捷徑加油站”、“PC工具箱”等欄目,對雜志電腦知識內容的建設貢獻良多,還將原先的小欄目“文淵閣”辦得有聲有色,并編制了多期配套軟盤和首張配套光盤。

    樂水為人厚道隨和,是編輯部里公認的好人。加入《家游》前,他是北京古城中學的語文教師,也曾親自去游戲廳將沉溺于街機的曠課學生“捉拿歸案”。他最為難忘的,是初至雜志社應聘時,與孫百英的一席懇談,令他下決心放棄了即將到手的職稱和穩定的工作,追隨愛好,登上了這艘當時看來并不豪華的航船。那個年代,從學校離職“下海”,需要很大勇氣。

    “當愛好轉變為工作時,它就不僅是有趣那么簡單了,更意味著壓力和責任”

    1997年,《家游》再次改版,正文增至96頁,彩版12頁,封面覆膜。年底,雜志社從西絳胡同的半地下室遷至新街口二條辦公樓內,地上兩層,地下一層,有乒乓球臺,有激光照排機,附近還有不少賣游戲光盤和音像制品的地方。一年后,雜志社再次搬家,遷至西三環航天橋的中國工運學院內。

    正是在這兩年,《家游》因應國內游戲業的發展趨勢,形成了以電腦游戲為主、兼顧電視游戲的內容格局,為國產單機游戲的成長做出重要貢獻。

    1997年加入編輯部的崔越,在雜志與廠商的交流合作方面功不可沒。崔越筆名“CY”,原北京某商廈部門經理,他所負責的“業界星空”欄目對國內眾多游戲廠商作過訪談。

    “在雜志上寫過最多的是對當時各游戲公司的訪談,雖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很難說是令人滿意的作品。因為自己與足球的深厚淵源,在‘文淵閣’的一次‘友情出演’,倒是給很多朋友留下了深刻印象,那篇文章叫《征程》。”CY回憶道。

    與CY同時進入雜志社的劉煒,是一位美術編輯,讀者在彩頁中見到的“liuwei”便是他的署名。劉煒喜愛電腦美術、音樂、影視,為人熱情直率、樂觀活潑、責任心強,人緣極好。

    那兩年,有一位名叫陳明輝的北京讀者不定期給雜志投稿。1998年3月,他同往常一樣來到雜志社,交上提前與編輯約定的稿件。閑談時,他得知編輯部正在招兵買馬,面試就在這兩天,便立刻撂下沒聊完的話題,一路狂蹬自行車回家,連夜用工工整整的仿宋字,寫了滿滿一頁求職書。次日,他趕到編輯部,遞上求職書。

    陳明輝筆名“Chance”,負責雜志的電腦知識內容,尤其在“硬件兵工廠”欄目上,投入大量精力。和兔子一樣,Chance喜歡鼓搗電腦硬件、把玩板卡。工作時,他責任心很強,有著超越同齡人的成熟,待人接物頗具分寸,只有在表現出爭強和自負的一面時,才會讓人覺察出他的真實年齡。

    “這幾萬人中,我相信還會有跟我志同道合的人啊。至少,我可以帶動身邊的人”

    1998年7月,陳明輝第一次擔任責任編輯。凌晨兩點,二樓的三間編輯室傳來紙張翻動的聲音,是編輯在校對稿件;一樓,排版員“咔嗒咔嗒”的打字聲持續不斷地傳來;地下室,出片機發出低沉的轟鳴聲。他突然意識到:“當愛好轉變為工作時,它就不僅是有趣那么簡單了,更意味著壓力和責任。”

    那個月,編輯部來了一位女孩——谷巖,筆名“石子”。石子至今仍然清晰地記得十五年前的那天,她陪朋友一起去國展參加招聘會,意外看見《家游》的招聘攤位,便興沖沖地對朋友說,嘿,這本雜志我看過,還挺喜歡的。正在現場招聘的孫百英聽了,遞給她一張表格,請她填寫個人資料。

    經過筆試和兩輪面試,1998年7月,石子正式入職,負責“流星時空”和“文淵閣”欄目,并管理雜志的電子郵箱。那時的很多讀者都收到過她熱情而親切的回信。

    石子擁有豐富的互聯網閱歷,1997年上BBS,1998年泡文字MUD,1999年玩圖形網游,對網絡游戲情有獨鐘。建設一個公正公平的網游社會,一直是她的理想。朋友對她說,你一個人的力量怎么可能推動幾萬人的世界?她說:“這幾萬人中,我相信還會有跟我志同道合的人啊。至少,我可以帶動身邊的人。”

    1998年加入編輯部的還有黃磊和宋潤方。黃磊,筆名“Nowhere”,性格沉穩,總是面帶微笑,玩游戲時卻會突然狂笑,令人大跌眼鏡。他主持“酷酷軟件店”、“每月酷站推薦”等欄目,負責了1998年雜志增刊《游戲之王》的后期整理,以及1998年雜志配套光盤的制作,后擔任主頁編輯。

    宋潤方,筆名“Racer”,負責“新聞報道”、“上市烽火”等欄目。他為人忠厚,言語不多,踏實努力,玩起游戲來也是小心謹慎、步步為營。少年時,他立下的夢想是讓自己親手打造的仿真飛機飛上天空:“每每想起當年老師親手操縱那架制作精良的線操縱特技飛機以立體360度大回環的精彩動作扎向地面,和他看著我在一旁想笑不敢笑而又難以不笑的樣子而恨得咬牙切齒的時候,渴望實現夢想的沖動就蠢蠢欲動。”

    高立新不惑之年仍對游戲狂熱,“這種狂熱不是簡單的癡迷,而是一種近乎宗教感的虔誠”

    與孫百英同齡的高立新,當年是長春的一位中學教師,業余研究電影理論和符號學,進而對電子游戲產生濃厚興趣,編寫了《電子游戲萬事通》一書。

    《家游》創刊時,38歲的高立新作為雜志的重要顧問,參與了讀者定位、欄目策劃等工作,并在早期的選題調整、人才招聘、市場開拓、社會宣傳等方面居功至偉。

    創刊后,他陸續在雜志上發表《電子游戲是什么?——關于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考》、《日本游戲業界之謎》、《美在少年——訪逆火小組徐創》、《一種新興的文化產業》、《比爾·蓋茨是個游戲迷》、《國產游戲有戲沒戲》等文章,并于1998年主持雜志圖書《游戲之王——縱橫電腦游戲世界》的編撰,全書72萬字,對游戲文化的傳播和游戲理論的基礎研究意義重大。

    高立新性格豪邁,對朋友忠誠,對事業執著,對游戲狂熱。“不惑之年仍對游戲如此狂熱的玩家,這種狂熱不是簡單的癡迷,而是一種近乎宗教感的虔誠。”AWEI對他由衷佩服。

    《家游》創刊初期的另一位重要人物趙慶清,與孫百英是好友,原《家用電器科技》雜志專欄編輯,后任北京廣播學院(今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文學系文本研究室主任。

    趙慶清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抽煙、喝酒、留胡子、不守時序,既不循傳統,也不追時髦。1983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因在校樂隊顯露才華而破例留任音樂教師;從事期刊編輯后,成為某準專業媒體的音響顧問;為觀日食曾扛“大炮”獨赴南京;載妻子出游,騎單車馱帳篷千里西行;人類學拜讀赫胥黎,天文學求教方勵之;調入廣院后,客坐北京音樂臺主持節目,率先開講“電腦音樂創作”、“多媒體文體創作”等課程。

    雜志創刊時,趙慶清義務參與選題討論、設備選型維修等工作,并發表了《音樂的奉獻》等多篇文章。

    養由基、流星雨工作室、天驕創作室、天津RPG聯盟等團隊,是雜志早期重要的撰稿力量

    “養由基”這個筆名,可能只有《家游》的老讀者才會覺得眼熟,這是當年活躍于各大電視游戲媒體上的張弦、葉偉兩人的共用筆名。

    1994年年底,葉偉代表張弦,千里迢迢離滬赴京,與《家游》商談欄目合作。眾編輯見是南方高手來京挑戰,不由分說與之大戰三十回合《街霸》、《餓狼傳說》,大獲全勝。

    當晚,雙方議定后續合作事宜。按照葉偉要求,日后他與張弦撰寫的文章,均以特約撰稿人“養由基”的筆名發表。自此,“養由基”頻頻出現在雜志的新聞、評論、游戲介紹等欄目內,一年間,發表二十余篇近五萬字的文章,部分話題備受關注,甚至引發偏激的意見及沖突。

    除“養由基”外,另兩支同樣來自上海的創作團隊,成為《家游》早期電腦游戲內容的重要撰稿者:一是劉俊、熊韜、酈崢、朱克組成的“流星雨工作室”,1997年起主筆“流星時空”欄目,負責最新電腦游戲的前瞻;一是吳冠軍、蔡熠天、唐聞波、雷鳴等人組成的“天驕創作室”,1998年起主筆“新聞報道”欄目的電腦游戲新聞。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這兩家工作室曾經共居一室,在吳冠軍就讀大學附近合租兩室一廳。

    另一支由王奇、楊子江、劉琨等十余位天津玩家組成的“天津RPG聯盟”,是《家游》早期的攻略、評論的主要撰稿者之一。王奇在天津的游戲專賣店工作,妻子也是雜志的熱心讀者和作者。楊子江熱愛寫作,書卷氣濃,從外企辭職后,開了一家游戲專賣店,為玩友印刷攻略手冊。

    此外,還有談毅、孫嘉、周曉陽、姚迅等人組建的“飛翔鳥創作室”,為雜志的電腦知識欄目供稿。其成員均為首都經貿大學的學生,因喜愛“唐朝”樂隊的《飛翔鳥》而得名。

    “戶愚呂兄弟”是孫濱濱和弟弟孫建建的筆名,多數文章出自孫濱濱一人之手。兄弟二人均為學醫出身,酷愛電視游戲,玩起來也是精細認真之極,曾發表《關于Wild Arms的對話》等風格別致的作品。

    交稿后,兩人一起在樓下的烤串店喝酒聊天。那時,編輯與作者之間的關系很親密,也很單純

    《家游》早期刊載的日本電視游戲新聞和資料,大多出自一位名叫吳波的熱心讀者之手。那時的他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日語專業的學生,酷愛游戲,每當新機型、新游戲推出,總是迫不及待地買進。

    大學時,吳波的課余時間幾乎全部放在了游戲上,《家游》編輯部是他經常光顧的場所。一個飄雪的早晨,孫百英打去電話,邀請他為雜志撰稿。他激動地說:“孫老師,沒問題。”

    從“海外傳真”、“新作短波”等欄目,到1996年7月連載的《超任108經典游戲回顧》,筆名“Kage”的吳波成為雜志電視游戲內容的重要作者之一。他每個月去編輯部兩次,一次是帶去最新一期的《Fami通》,一次是交上自己的稿件,然后和當時負責電視游戲欄目的AWEI一起喝酒聊天。兩人在編輯部樓下的烤串店,創下了120串肉串、12瓶啤酒的記錄。那時,編輯與作者之間的關系很親密,也很單純。

    郭威,筆名“星河”,北京作家協會成員。很長一段時間,他是雜志“文淵閣”欄目的重要作者,陸續發表《決斗在網絡》、《網絡游戲聯軍》、《夢斷三國》、《的哥手記》、《網絡渣滓》等游戲題材的小說。星河與《家游》結緣,中間人是田松,由后者代表《家游》向他約稿。田松曾經在《GAME集中營》第一期試刊時擔任美編及編務,如今的他已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社科院“兩院”博士、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后。

    2001年,《家游》出版發行《你所不知的游戲世界——中國游戲文學作品精選》,收錄星河、先覺、形像、東東、DHEW、Salala、cOMMANDO、Raystorm等八位作者的28篇小說,開國內游戲文學類圖書之先河。

    黃明,江蘇省郵電管理局干部,早期雜志刊登過他的多篇游戲介紹與評論,其中關于超任與世嘉五代性能比較的技術討論引起很大反響。周強,筆名“Monster”,國內最早的模擬器玩家之一,主筆雜志的模擬器欄目,其個人網站“EMUX-File”的討論區曾是不少模擬器愛好者的樂園。

    此外,筆名“FreeLancer”的馬曉偉、筆名“Viking”的全澤強、筆名“知陽散人”的董煜等數十人,皆是《家游》早期的老讀者、老作者。

    除編輯和作者外,還有很多默默無聞的人,為《家游》早期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參與創刊并擔任讀者服務部經理的李文東,爽朗直率、任勞任怨的發行部主任宋愛華,在一個個不眠之夜后完成印刷前最后一道工序的排版員于曉倫、郭輝,翻譯整理英文資料并建立圖書光盤資料庫的圖書編輯孟迎霞,雜志技術部主任畢滄起,前后兩任編務吳宇、楊敏,筆名“胖貓”的策劃專員韓超,以及廣告部、財務部、行政部的工作人員。

    2002年12月,《家游》百期特刊,曾經的作者吳波寄語道:“現在我很少有徹夜趴在電腦電視前通宵達旦的事情了,那已經成為與小編老友津津樂道的回憶。但是自己對游戲的追求和沖動似乎并未減少,這就是對中國未來游戲產業的強烈希望和祝福,也是對《家游》未來走向更加成熟之路的祝福。因為我知道,為這個理想,我們大家一直在努力。”

    八年后,2011年的春天,吳波因車禍去世。同年冬天,前“流星雨工作室”成員劉俊因病離世。

    《家游》百期特刊上的照片,成為他們二人留給讀者的最后影像:吳波身穿白色T恤,背著雙肩包,面帶微笑,坐在一片綠色的草地上;劉俊揚著頭,站在朋友們中間,身旁是一臺白色電腦。

    青春終將逝去,無需祭奠。

    標簽: 家用電腦與游戲 雜志

    相關閱讀

    相關詞

    推薦閱讀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麻豆| 区久久AAA片69亚洲|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二级港台二级|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久久影院| 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 亚洲AV电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码| 国产亚洲成人在线播放va| 久久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四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春色 | 亚洲人成综合在线播放| 亚洲影视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一级片内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久久| 亚洲精品456播放|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亚洲va无码手机在线电影|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高潮|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软件| 国产精品亚洲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蜜芽|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久久久影院亚洲精品| 亚洲色图校园春色| 色婷五月综激情亚洲综合| 亚洲成AV人片在WWW| 亚洲毛片av日韩av无码| 亚洲精品夜夜夜妓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