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關注:販賣社交賬號產業鏈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近日山東淄博警方抓獲一新型高科技犯罪團伙。犯罪分子利用境外通訊軟件Telegram進行聯絡,批量注冊并販賣微信號,形成產業鏈。這些微信號多用于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該犯罪團伙共非法注冊微信號300余萬個,涉案金額5000多萬元,非法獲利達1000余萬元。該案件一經曝光,廣大網友嘩然?!柏溬u社交賬號產業鏈”等相關話題的討論度直線上升,引發廣大網友關注。
圖源:網站截圖
一、輿情統計與走勢分析
(資料圖片)
在中國文化傳媒集團輿情監測系統,以8月12日0時至8月14日14時為周期,以“販賣”、“社交賬號”、“產業鏈”、“詐騙”、“手機號碼”等為關鍵詞進行信息檢索發現,監測期內的輿情高點出現于8月14日10時,目前輿情熱度有所回落。
圖:輿情關注走勢圖
8月12日,央視新聞及今日說法等節目報道,山東淄博警方根據線索打掉一個非法注冊、販賣微信賬號的犯罪團伙。犯罪分子販賣社交賬號用于電詐、網賭,被警方破獲的視頻在各大平臺被轉發。對此,@央視網、@環球時報、@CCTV今日說法和@北京日報等多家媒體進行轉發,輿情熱度迅速攀升,至當天22時,輿情達到第一波高峰,實時傳播信息量為125條。
8月14日,#央視起底販賣社交賬號產業鏈# #千部手機日夜不休自動注冊社交賬號##運營商內鬼提供8000多萬個手機號碼#等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引發眾多網民討論,輿情熱度持續升溫,當日10時到達峰值,實時傳播信息量為140條。此后,輿情再次逐漸回落。
截至8月14日,從信息分布情況看,監測時間段內,監測到總信息1535條,微博668條,網站628條,客戶端178條,微信56條,互動論壇3條,視頻1條,數字報1條。從媒體渠道來看,微博和客戶端是輿情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分別占比43.51%和40.9%。
二、網民評論
對與本次事件相關的“央視起底販賣社交賬號產業鏈”“千部手機日夜不休自動注冊社交賬號”“運營商內鬼提供8000多萬個手機號碼”等話題的相關網絡評論匯總后發現:
圖:網民評論分布圖
一是,批判運營商違法行為希望對其行為嚴厲打擊,占比48.32%,典型網友評論如下:
@小黑貓_Cat:根源之一還是那幾個運營商,要不然哪來的那么多手機號。
@嬌兒竹馬弄青梅 :手機號實名制實施了這么多年,實行了個寂寞嗎?
@可愛巴拉隆:知法犯法,唯利是圖,必須嚴懲!!
@閑與仙人掃落花_0510:個人信息為啥會被詐騙團伙知悉,從源頭就被賣了,嚴懲這種人。
二是,感慨高科技犯罪可怕,占比39.74%,典型網友評論如下:
@北京高生:可怕!
@copy油物打豆奶當三:好恐怖!
@講人生故事評故事人生 :這個真的顛覆了我的防騙認知。
@月光里的編程者:上周六剛看的《孤注一擲》,好像潘生那個角色。
三是,建議加強政策監管,占比11.94%,典型網友評論如下:
@高指導Derrick:抓緊完善法律吧。
@不懶熊的布bear:監管不到位,監管部門該負什么責任。
三、輿情點評
近日,央視曝光淄博警方破獲犯罪團伙以裸聊為手段敲詐他人錢財案件,在節目中還展示了犯罪分子利用境外通訊軟件批量注冊并販賣微信號的產業鏈。這種高科技的詐騙手段再次刷新社會認知,引起社會爭議。
在該案件中,這些犯罪分子與運營商中的內鬼勾結,嚴重破壞經濟社會生活秩序,是典型的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此次案件中暴露出了社交平臺賬號注冊實名制認證流于形式、高科技犯罪手段花樣層出不窮、受害人自我保護意識差、運營商內鬼頻出以及政府監管存在不足等問題。
此案件警示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社交平臺在保障用戶實名制認證中具有重要責任,應建立信息篩選、追蹤和屏蔽機制,防范賬號注冊風險。明確信息實時存儲和監控機制,向網監和國家安全部門報送所有數據進行分析。二是面對層出不窮的高科技犯罪技術手段,我們應該根據國際慣例和實踐經驗,制定專門針對高科技犯罪的法律法規,并及時修訂和更新,以適應技術發展和社會變化的需要。三是我們人民群眾也應該提升自己的反詐意識,切莫貪圖小利、心存僥幸,并積極向公安機關反詐騙中心(96110)舉報涉違法犯罪線索,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和素養。四是電信運營商應加強企業自身管理,要按照“誰開卡、誰負責”的原則,落實主體責任,強化風險防控。五是政府政策制定時應該加強對新型技術的監管和審查,并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和責任機制,健全跨部門、跨地區、跨領域的協調機制,并明確各方面的職責和權限,建立健全相應的獎懲機制。
責編:裴亞楠
標簽:
相關閱讀
-
電腦丟失ext-ms-win-gdi-wcs-l1-1-0.dll的解決方法
ext-ms-win-gdi-wcs-l1-1-0 dll是Windows操作系統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動態
2023-08-16